不止于一次捐赠的承诺,更是跨越山海的暖意与祝福,点亮屏幕之后,播下未来的种子。
有些路,漫长而颠簸,却通往着最清澈的眼睛。在青海玉树,海拔超过4000米的囊谦县毛庄乡,孜荣寄宿小学的孩子们,最近收到了⼀份跨越山海的礼物。这份礼物不是糖果,也不是文具,而是20台电脑--20扇或许能让他们窥见外面世界的窗,20座可能连接他们与未来梦想的桥。
当现代科技的微光,照亮了高原上纯真的脸庞,⼀个关于爱、希望与连接的故事,正在悄然发生。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携手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晓日春晖项目,为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孜荣寄宿小学送去20台电脑设备。平安银行北京分行跨境与并购金融部总经理王海波及北京分行亚运村亚奥望京中心支行行长常强和21名志愿者参加了捐赠仪式。

这份礼物的背后,是⼀个延续多年的约定。平安银行北京分行与这所高原小学的缘分,早已写在过去的时光里。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平安”二字,或许早已不仅仅是⼀个机构的名称,更是一种温暖的陪伴。
过去的几年,志愿者们曾多次深⼊这片高腹地,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资。当他们了解到学校的实际需求后,急需的取暖设备、厚实的学习用品、丰富的图书和体育器材便陆续抵达。更重要的是,他们设立了“一对一结对子”的专项奖学金,用爱心捐款,默默支持着那些热爱学习的孩⼦,⼀路从小学,直到他们考⼊大学的殿堂。这种长期的、持续的关注,让每⼀次的帮助都显得格外真诚和厚重,也为这次的数字化支援,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
⼀份“重生”的特别礼物
这次的礼物有些特别。它们不是崭新出厂的机器,却承载着“重生”的意义。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尤为重要。同时,如何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行善,也成为许多公益行动思考的课题。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晓日春晖项目,给出了⼀个充满巧思的答案:他们精心筛选了内部性能依然良好的“二手”电脑,经过专业的清洁、整备和系统安装,赋予了这些设备“第二次生命”。这不仅是⼀次对偏远地区教育的精准支持,更是⼀次对绿色环保理念的生动实践。每一台“重生”的电脑,都减少了潜在的电子垃圾,让有限的资源在爱心中循环,实现了公益与环保的双赢。
跨越山海的暖意与祝福
每一份礼物的背后,都有一颗温暖的心。在这些电脑出发前往青海之前,⼀群来自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的志愿者们,正细致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们与晓日春晖项目北京地区负责人骆斌老师及团队交流公益经验,然后亲手参与了每⼀台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打包。


“我们始终关注孩子们最迫切的需求,从过去的基础物资保障到今天的数字化赋能。我们期盼以这些持续的努力,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助力乡村孩子拥抱更广阔的世界贡献一份力量。”活动负责人常强先生的话语,道出了这份行动的核心--不是居高临下的施予,而是平等的关怀与真诚的期盼。
点亮屏幕之后:播下未来的种子
送达,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一台电脑,可以是⼀扇窗,但如何教会孩⼦们自信地推开这扇窗,才是关键。硬件的抵达,只是第⼀步。更长远的规划,是如何让这些设备真正“活起来”。平安银行后续的计划包括组织员工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支教,支持学校开设电脑编程、信息技术等兴趣社团,让孩子们不仅会用电脑,更能通过它学习新知、发展兴趣、创造价值。同时,他们还将继续联动更多的社会力量,为孩子们带来更丰富的公益项目,拓宽他们的视野。
从一新书,一件冬衣,到一笔奖学金,再到一台可以连接世界的电脑。这条爱心之路,在持续深化和升级。每一次微小的“连接”,都在为偏远地区的教育点亮一束光。在这条路上,我们看到了金融向善的温度,也看到了一个更均衡、更充满希望的未来,正在被坚定地构筑着。